木棉我师——伍学文作品集

 

丨书名:木棉我师——伍学文作品集
丨作者:伍学文
丨出版日期:2017年7月
丨出版社:读图时代出版社
丨ISBN:978-99965-54-14-8

 

还是红棉

近日,伍学文发来几十幅作品。我一看,还是红棉!

红棉,以其伟岸挺拔,直刺苍穹令人高山仰止之铮铮铁骨;花红似火热烈壮丽,豪气升腾催人向上之天生品格,其气质早就被融入到地方历史文化发展血脉之中。人们对红棉的喜爱溢于言表,不但被誉为“英雄花”,更推崇为地方精神文化的象征。红棉便有如荷花、梅花,长久以来都是诗词、绘画等描绘对象,寄托着人们无限的遐想,摄影更是如此。因而,具有红棉情结的摄影人众矣,每年风雨无阻“赴英雄之约”,情有独钟者亦不乏其人。伍学文是其中之执著者。他对摄影前后期那十八般兵器的熟悉程度,对摄影语言如构图、色彩、多重曝光、虚实结构的把握、运用自如,已毋庸赘言。挟恃深厚的技术功底,与执着的内心情感及生活经验为基点,伍学文以红棉为题材的纯摄影作品也曾屡获好评。然而,大批摄影爱好者年年履约,岁岁朝觐,面对雷同的题材,不断重复、刻意摹仿,不知不觉间遗憾地把摄影导向类于工业化规模生产的模式。对此,不少摄影人惑矣。他们之中出现了一种不愿被裹挟的情绪,思索摆脱窠臼的束缚,尝试另一种可能。伍学文亦是其中之一员。

伍学文自我思考的结果颇有意味,基调依然是在传统的老路上寻找出口,当然这个在传统中寻找出口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建立在历史的维度之上。这其中既有家族传承,又彰显个人的情感及爱好。这既印证了哲学家丹纳所说“艺术家本身连同他所产生的全部作品,不是孤立的。有一个包括艺术家在内的总体,比艺术家更广大,就是他所隶属同时同地的艺术宗派。”又说明艺术的进步不是靠共性存在,而是靠个性突破。共性毕竟只是提供可能,而个性才是自已,看见自已、定义自已。在伍学文这里,共性与个性,它们既互为对抗、又互为渗透、互为映照。

伍学文以拍摄的红棉为载体与“诗、书、印”结合,无疑是传统中国画审美意趣的继承,但似乎又有意识地借助形式构成与传统布局拉开一定距离,色彩也几乎为纯粹红与黑,以营造一种视觉上的张力,张扬出一种既天然又神采四溢的生活态度。看过伍学文作品的朋友,对其“书”均有较深的印象。此“书”脱胎于东汉《祀三公山碑》,字体在篆隶之间,书风雄伟酣畅,古劲而茂密。据说伍学文在其曾力、曾鹏两位表哥(陶艺大师)指导下,蛰伏有年刻苦临碑而后加以变化而成。但我个人认为:仅凭力学而无过人悟性难达此境。

当然,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伍学文的作为给出的启示:当艺术自身到了更新的时候,我们的目光也必须随着更新,不管它是以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新的形态出现。因为传统和现代往往是扭结在一起的。

还是红棉!它让我们看到许多的现象与可能。

黄小安
2017年5月

 

后记

我景仰木棉,它挺拔向上、傲骨、英雄、阳刚……
拍摄木棉这一题材十数载初心不改,怎样拍摄和表现我心中的木棉,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木棉作品,一直是多年来宿愿。
我拍摄木棉所经过三个阶段:第一, 登高望远、开阔视野、阅读前辈的经典作品从中吸取营养;第二,坚持不懈,在无数次肯定又否定又肯定中探索前行,需要执著,永不放弃的精神;第三,顿悟、省悟后、十年磨一剑才完成一系列木棉作品。这可以说是一种中国式文人摄影作品,其产生在中华文化属性当中,从传统中吸取学养,无论是佛家禅宗的主张:开悟、沉思、空寂、观照;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自然,天人合一;儒家:天地合而万物生,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的追求。先哲,先贤们的思想薰陶启发我,促使我思考怎样用哲学的境界与艺术的境界有机结合,运用现代技术,构成而创作出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用诗情画意来表达我的情怀,从而回归到精神家园。
在创作过程中我尝试运用文人的主观视觉观察与客观自然木棉影像互相交融,再与诗、书、印等艺术共冶一炉,产生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些富有哲理,诗意是我木棉作品的新方向。文人摄影与哲理这双向追求的过程中,其实不管我采用什么形式、风格进行创作,作品的水平高低,最终要看我木棉作品哲理的含量。把哲思融入美学,用美学的精神特质来演绎诗言志、物抒怀,将丰富的精神内涵、热爱美好生活、心底里那份英雄情结保存下来。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言: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是木棉引领我不断学习、探索、前行。
是为跋

伍学文
2017年6月

 

作者简介

伍学文,广东顺德人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理事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教师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
顺德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2003年出版《顺德风》(合著)。
曾获21届、22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优秀奖。
2006年至今曾三次被评为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年度优秀教师。
2015年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广东校区建校30周年“师道传承奖”。
曾参与拍摄《顺德文物》、《顺德美食经典》、2007年香港回归十周年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组织“广东省摄影家镜头中的香港”、广东省摄影家协会赴新疆哈密采访等活动。

 

部分作品

 


古竭年深浮淡墨,红棉得意势参天
64x62cm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85x91cm

 


自是参天拔地材,无人常识委蒿莱同,豈知救世饶功用,慢作寻常草木栽
134x65cm

版权声明:
作者:cphoto
链接:http://www.cphoto.org/index.php/2025/11/07/nmwswywzpj/
来源:读图时代出版社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